中国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发展的总体安排、社会的变化、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自身演变的规律,可以预判未来中国教育将有十大重要发展趋势。
1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更加广泛,
第四次产业革命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标志
第四次产业革命已经影响了许多领域,整个社会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育业务开始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MOOC、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教学系统(IT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也迅速发展,物联网已经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教育管理三个方面给教育提供了相应的支持。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提高教育的效率,降低教育投入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教育培养目标转向能力培养为主
根据研究,在未来我国710万工作岗位将消失,700种职业,47%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而同时也将出现许多新职业。
面对未来职业的改变,教育领域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在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方面,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在未来靠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为主的工作将全面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所以整个教育体系的目标必须全面地加以调整,由知识记忆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更加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更加注重培养人机合作的能力。
3
混合式学习更加普遍
混合式学习不单是面对面式的学习和在线学习的简单混合,而是混合多种教学设备、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习策略与评价方法、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多种课程和学习资源等。
混合式学习汲取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比单纯的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更有效,在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方法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和学习记录跟踪等有突出的优势,有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学习效果的突出优势。
在许多发达国家,混合式学习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形态和发展趋势。
我国学校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比例,推动混合式学习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物质条件,实践中,有些学校也已经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这对于提高我国学校的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学生的培养更加个性化
个性化培养是指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特点而采取针对性教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与工业时代学校统一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学生培养模式相对应的一种培养方式。
因材施教是自古以来的教育理想之一,也是最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了技术的和经济上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大数据,学校和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倾向、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学习爱好等,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推送学习资源,精准化的辅助学生,自助化完成学习目标等。
5
学习更以学生为中心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这需要学生在学校教育时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这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
同时,互联网的大发展也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互联网的教育资源已经极大丰富,未来还将更丰富,这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人工智能将全面辅助学生课程内外的学习,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此外,混合式学习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6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发生变化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角色的分工更加明显。
教师队伍日趋分为授课教师和辅导教师两大类,一些讲课能力强、水平高、能够契合学生需要的教师将主要担当起授课教师的角色,除了面授,这类教师的讲课视频将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广泛传播,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
而许多教师将承担起辅导教师的角色,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是教师将主要承担起学生学习规划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直接的知识传授。
大部分教师的作用将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而是要承担起为学生订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角色,将起到学生学习规划者和引领者的作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
7
学校办学模式发生变化
学校的办学模式开始进入了追求个性的时代,追求个性时代的学校主要有二个明显特征:
一是从千校一面到个性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千校一面的组织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未来的教育需求将从教育需要的满足向追求更好教育的方向演进。
所谓的更好教育就是适应每个学生特点的教育,在教育基本普及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期望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学校,这必然要求学校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更加具备个性的学校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需求。
二是学校的组织模式将更加弹性灵活。
学校组织模式变化的基本动向就是弹性学制的采用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学校将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安排和活动安排,组织层级也将相应减少,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体系将日趋扁平化。
8
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知识社会需要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以满足职业的要求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这将带来终身学习的普及。
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人工智能能够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有力助手,信息技术与终身学习深度融合呈现出双向互动新趋势,也在推动继续教育转型升级。
此外,终身学习不但要求人们从学校毕业后继续学习,也要求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学校应当更加培养人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9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展
各国政府认识到了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及对其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举措促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趋势,学生和教师的流动日趋频繁,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师、办学模式日益呈现国际色彩,这种趋势在我国也已经日趋明显。
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高达54.45万人,1978-2016年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458.66万人,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留学国。
2016年留学生规模突破44万,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也日趋扩大,全国经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500余个,其中本科1200余个,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约45万人,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超过150万人。
根据全球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既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可以预判,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发展。
10
民办教育将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逐渐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预见民办教育将迎来大发展,主要的理由有三点:
一是私立教育的大发展是世界性趋势。
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国家的私立教育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教育民营化的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由社会力量举办、运营和提供经费。
二是我国政府对民办教育的发展采取了鼓励的态度。
《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方针。
《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放宽办学准入条件、拓宽办学筹资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同等资助政策、落实税费优惠等激励民办教育发展的种种措施,已经形成了民办教育持续发展利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我国社会需要民办教育的大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教育领域,这个主要矛盾体现在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教育领域的矛盾,不但需要公办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也需要民办教育的大发展。
基于公共财政投入的限制,公办教育主要办学方向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
民办教育则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的差异化教育服务,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相互补充,相互协作,才能够化解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文 / 鞠光宇 江虹(国家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来源:
点灯人教育 公众号